浅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改革 ——以陕西国
来源: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
【在线投稿】
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08-03
1 梳理专业基础,明确专业改革优势
我院于1993年开办汽车装配与维修专业,2000年开办了面向高职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(以下简称“汽修专业”)。在2012年~2016年,本专本业先后经历了省级重点专业建设、国家骨干院校专业群建设、质量提升工程、创新行动计划等项目的推动,在教学质量、人才培养水平、专业品质、专业内涵等方面获得了全方位的提升和发展。目前,本专业已被确立为陕西省重点专业。
本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46人,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90%;有8名教师通过了奔驰等厂家的技术认证;先后有15名教师赴国外进修。本专业拥有省级重点实训室1个,校内实训室5个,综合实训中心1个,校外实训基地15个,其中包括戴姆勒项目实训基地、汽车喷涂实训基地、汽车构造实训室、汽车电器实训室、汽车营销实训室、奔驰校外合作实训基地等。
2 合理设计目标,稳步提升专业质量
2.1 制订专业建设目标
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,利用SWOT(战略分析法)进行分析,确定专业建设目标(图1)。
图1 专业建设目标
(1)国家战略层面。《中国制造2025》为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(2)区域发展情况。目前,陕西区域拥有汽车生产企业60余家,可划分为以陕重汽、吉利等为主的北部板块,以及以比亚迪、法士特、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为主的南部板块,具备完整的汽车产业链。此外,政府部门针对汽车产业的有利政策也陆续出台,汽车市场大环境优越。
(3)学院规划。在我院“十三五规划”及专业发展总体子规划中,明确提出了加快汽车专业发展的要求,并将汽车维修专业定为重点建设专业,为本专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(4)行业需求情况。对行业内多家汽车维修企业进行了调研、走访,结果显示:汽车维修人才需求量巨大。这是汽车维修专业蓬勃发展的一个契机。
(5)专业基础。目前,汽车维修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,在专业设置、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,专业基础良好。但是,同时也存在着特色不明显,教学团队影响力不高,校企合作、国际交流深度不够等问题。此外,在同类院校中,普遍开设有汽车维修专业或相近专业,竞争激烈。
综合考虑上述情况,学院决定将专业建设目标定位为国家骨干专业。
2.2 确定专业建设标准
对照国家骨干专业标准,从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、师资队伍建设、课程体系与课程改革、校企合作与国际交流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、创新创业与技能大赛、科研与社会服务、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确定专业建设标准。
2.3 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和专业质量控制点
根据学院“五纵五横一平台”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架构,以数据平台为依托,建设完整的质量文化和激励机制,形成汽修专业质量保证体系;再结合专业特点,构建汽修专业质量改进螺旋(图2),确定质量控制点(表1);然后以质量控制点为基础,支撑专业建设目标和专业建设标准。
2.4 结合专业质量控制点,组织和实施诊改
2.4.1 组织诊改
我院与德国奔驰签订了“戴姆勒铸星教育”校企合作项目,并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,形成了完善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(表2)。
图2 质量改进螺旋
2.4.2 实施诊改
(1)密切关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,通过企业调研,对汽修岗位需求进行系统分析,总结出企业在职业素养、方法能力、专业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具体要求。
(2)充分利用国际资源,实施戴姆勒、巴斯夫等中德合作项目,开展国际人才培养标准的本土化实践,引入国际考核认证,引进德国的汽修专业螺旋上升课程体系(表3),推进课程内容与国际标准接轨。
(3)校企共建戴姆勒铸星教育项目基地、巴斯夫喷涂实训基地、新能源实训基地,建设智慧课堂、企业课堂,搭建现代学徒制资源共享平台等,总投资达1 400万元。
(4)校、政、企融合聚力,共建区级众创空间,在戴姆勒中国职业教育在线平台使用的基础上,结合教学质量管理平台,对汽修专业9门课程进行诊改,激发人才培养新动能。
2.5 通过线上和线下平台,监测预警专业存在的问题
在实施运行过程中,运用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实时监测质量控制点源头数据,包括校企合作、师资、课程资源、实训场地建设、科研情况、社会服务等46个目标值。当源头数据低于设定的下限时,系统会发出预警提示。
以近2年的实施情况为例,2017年度,在各项指标中,有3项不达标,分别是创新创业省级获奖数量、社会培训人次、教学资源总数,全年整体达标率为93.2%;2018年度,在各项指标中,有2项不达标,分别是创新创业课程开设门数和横向课题立项数量,全年整体达标率为95.5%。
2.6 针对存在的问题,多措并举解决问题
(1)激励。针对诊断出的问题,我院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政策,如《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化课程考核奖励办法》《教师实践锻炼实施办法》《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技能大赛考核奖励办法》